子宮內膜癌
相關閱讀:子宮內膜癌、子宮內膜癌癥狀、子宮內膜癌診斷、子宮內膜癌治療、
子宮內膜癌是什么?
子宮內膜癌是發生在子宮內膜腺體的惡性腫瘤,為女性生殖器三大惡性腫瘤之一,約占女性癌癥總數的7%,占生殖道惡性腫瘤20%~30%。子宮內膜癌可發生于任何年齡,高發年齡為58~61歲,50%~70%在絕經后發病。近年子宮內膜癌發病率有上升趨勢,已接近甚至超過宮頸癌。子宮內膜癌晚期5年生存率可為25%-30%,子宮內膜癌的復發是影響患者5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。
引發子宮內膜癌的原因
直到現在醫學界還不能確定是什么原因引發子宮內膜癌,一般認為可能是多項因素共同導致的,其危險因素有:子宮頸糜爛、性行為頻繁、性生活紊亂、忽略性行為清潔、忽略經期衛生、性伴侶包皮過長、皰疹二型病毒感染及人乳頭瘤病毒感染、性病、細菌感染等。
子宮內膜癌的高發人群
1、肥胖者:脂肪過多將增加子宮內膜癌的致癌因素。
2、糖尿病患者:糖尿病患者或耐糖量不正常者,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比正常人高2.8倍。
3、高血壓患者:子宮內膜癌伴高血壓者較多。
4、月經失調者:月經紊亂、量多,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比正常婦女高3倍。
5、初潮早與絕經遲者:12歲以前比12歲以后初潮者,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多60%。比正常絕經年齡遲6年的婦女易得宮內膜癌。
6、多產與未產者:子宮內膜癌發生于多產、未產、不孕癥者較多。
7、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。
8、卵巢腫瘤患者:可致月經不調,絕經后出血及子宮內膜增生和內膜癌。
9、服用雌激素者:服用雌激素的婦女具有高度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。
子宮內膜癌的癥狀
早期患者無明顯癥狀,僅在普查或其他原因作婦科檢查時偶然發現。一旦出現癥狀,則多表現為:
1、陰道出血:這是子宮內膜癌常見的癥狀。多表現為不規則出血,出血量時多時少,未絕經婦女表現為月經量多、持續時間延長,絕經后婦女會出現陰道出血現象。
2、陰道排液:子宮內膜癌組織壞死脫落,可引起滲液經由陰道排出,滲液可呈米湯樣混有血液或為膿性伴有臭味。
3、疼痛:多發生于晚期病人,由于腫瘤壓迫神經而造成疼痛,可發生在腰骶部、下腹部并延伸到腿部。
4、晚期:晚期患者可觸摸到下腹部增大的子宮,還可能引起下肢腫痛,出現貧血、消瘦、發熱、惡液質等全身衰竭表現。
根據以上癥狀再進行輔助檢查,可對子宮內膜癌進行確診,因此婦女應隨時注意月經的變化以及陰道分泌物的性狀,一旦出現癥狀及早到醫院檢查。
子宮內膜癌癥狀
子宮內膜癌的診斷方法
1、分段診斷性刮宮
通常要求先環刮宮頸管,后檢查宮腔,再行宮腔搔刮內膜,標本分瓶做好標記,送病理檢查。病理檢查結果是確診子宮內膜癌的依據。
2、宮腔鏡檢查
可直接觀察子宮內膜病灶的生長情況,并在直視下取可疑病灶的活體組織送病理檢查。
3、宮腔吸管
采用特制的宮腔吸管或宮腔刷放入宮腔,吸取分泌物做細胞學檢查,供篩選檢查用。
4、B超檢查:可提示肌層浸潤的程度。
子宮內膜癌的分期
如果診斷結果證明確實存在癌癥,醫生則需要進一步了解病情的程度以制定治療方案。分期的判斷依據包括腫瘤是否已侵入其它鄰近組織;癌癥是否已經開始擴散;如果開始擴散,則已擴散到了哪些身體部位。
子宮內膜癌的分期包括:
0度:僅是腺瘤樣增生,被稱為原位癌。
Ⅰ度:癌瘤局限于子宮體。
Ⅱ度:癌瘤已侵犯子宮頸。
Ⅲ度:癌瘤已擴散到子宮以外(包括陰道),但未超出真骨盆。
Ⅳ度:癌瘤超出真骨盆或明顯侵犯膀胱或直腸黏膜。
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方法
1、手術治療:為早期子宮內膜癌的常用治療手段,手術方式應根據患者具體病情而定,可作全子宮及雙側附件切除術,也可作廣泛性全子宮切除術及盆腔淋巴結清除術。
2、放射治療:對于不宜手術者,常用腔內和體外照射進行放射治療。
3、化學治療:常用于晚期不能手術或放療,及治療后復發的患者。
子宮內膜癌的中醫特色療法
中醫治療子宮內膜癌具有調理平衡、扶正抗癌的功效。早期扶正固本,調理脾肝腎三臟;晚期以扶正為主,無毒素抑制腫瘤,誘導細胞的分化和凋亡,而不損傷正常組織,改變患者的虛弱狀態。將中醫與西醫的優勢相結合,療效大于任何單一的療法。
還可以獲得哪些支持?
實踐證明,由腫瘤外科、腫瘤內科、中醫科、病理科、影像科、麻醉醫生和專業護理護士等多學科組成的診療團隊服務,能為患者定制有效、適合、經濟的治療方案,大大改善癌癥患者的治療效果。
想知道您適合哪種治療方案,立刻在線咨詢或電話咨詢腫瘤專家:0813-5555120,免費獲取專業的治療建議。